一、核心数据速览
产能跃升:2024年广西油茶鲜果总产量达275.3万吨,折合茶籽总产量66.63万吨、茶油产量17.6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4.56%、26.65%。
规模领先:种植面积突破1050万亩,综合产值约630亿元,稳居全国前列,带动150万农民增收。
科技增效:良种油茶林亩产鲜果437.89公斤,较非良种林增产32%;香花油茶等新品种出油率提升3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驱动力分析
(1)政策护航:低改焕新与扩面增量
“双千计划”成效显著:通过油茶“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目标引领,2024年完成新造林88万亩、低改4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低产林改造激活潜力:贺州、百色等地改造林分鲜果亩产达364.08公斤,良种林分(如岑软系列)亩产超520公斤,较非良种林增产90%。
财政支持:中央奖补政策推动老茶园升级,如平桂区垒石村基地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量“三连增”。
(2)科技赋能:良种与机械化双突破
良种创新:香花油茶“义燕”无性系等新品种实现早产(5年挂果)、高产(亩产486公斤)、抗寒性强,成为种植户首选。
技术升级:百色市嫁接技术成活率提升至96%,小型机械应用使除草效率提高80%,降低人力成本50%以上。
科技贡献率:2017年前种植的良种油茶连续三年亩产超400公斤,验证科技对稳产的支撑作用。
(3)模式创新:三产融合拓展价值链
复合经营:“油茶+肉桂”模式(玉林)亩综合产值达6.99万元,较纯油茶林增收6000元。
农旅融合:岑溪油茶种子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通过观光、研学延伸产业链。
组织化经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如梧州藤县)实现技术共享、保价收购,带动3300亩规模化种植。
三、挑战与建议
挑战:
区域发展不均衡,北海等市未纳入测产范围;
精深加工企业数量不足(仅30家千吨级企业),品牌溢价能力待提升。
建议:
强化科技推广:扩大良种覆盖至非优势产区,建立区域性技术服务站;
延伸产业链:扶持油茶精深加工(如化妆品、保健品),培育5-1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
品牌化战略:打造“广西山茶油”地理标志,结合电商拓宽销售渠道。
四、未来展望
广西油茶产业已形成“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三产联动”的良性循环,成为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的典范。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化,预计2025年综合产值将突破800亿元,进一步巩固全国油茶产业“领头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