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数据概览
产业规模:2024年巍山县肉牛存栏9.24万头、出栏6.93万头,牛肉产量0.87万吨,三项指标均居大理州首位;
经济贡献:肉牛一产产值16.62亿元,占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的25.35%、畜牧业总产值的54.33%;
技术覆盖率:良种覆盖率85%,年冻精改良3万头,青贮饲料年产量超10万吨,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超88%。
二、产业发展关键驱动力分析
1. 技术升级:从传统散养到现代化养殖的跨越
品种改良:建成70个牛冻精改良站点,推动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普及,养殖效率显著提升(如农户单户养殖量从3-5头增至20-30头);
饲喂革新:推广青贮饲料技术(适口性+营养均衡),配套2.5万立方米青贮池及秸秆加工机械,降低饲料成本30%以上;
防疫体系:120名村级防疫员覆盖,免疫保护率达70%,降低养殖风险。
2. 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协同布局
主体培育:建成4个省级示范场、7家龙头企业、11个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化养殖率达18%;
集群效应:通过"一村一品"专业村(14个)+1283个规模养殖场(户),形成"小群体、大规模"产业生态;
政策赋能:依托国家肉牛产业集群、母牛扩群等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牛舍12万平方米。
3. 政府-市场双轮驱动
政策框架:构建"123N"现代化体系(1个50亿级目标、2类主体协同、3级技术支撑、N个配套项目);
市场衔接:依托滇西最大交易集散地优势,打通产销链条,提升溢价能力。
三、产业亮点与可复制经验
技术普惠性:通过村级站点网络将良种、饲料、防疫技术下沉至散户,破解小农户转型难题;
循环经济模式:"粮改饲"+粪污资源化利用(89.51%)实现种养结合,降低环境压力;
联农带农机制:合作社示范社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分工,2024年户均养殖收入预计增长40%+。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短板:规模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深加工环节薄弱(以鲜肉销售为主);
发展建议:
▶ 延伸产业链:引入牛肉精深加工企业,开发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
▶ 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巍山高原牛肉"地理标志,提升市场辨识度;
▶ 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养殖管理系统,优化疫病监测与成本控制。
五、结论
巍山县通过"品种改良+规模化+全链协同"组合拳,将传统养殖业升级为支柱型现代农业,其经验对西南山区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未来需进一步向二产(加工)、三产(文旅融合)延伸,实现从"产量大县"到"产业强县"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