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区位优势
秦州区(东经105°13′~106°01′,北纬34°05′~34°40′)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属全球优质水果产业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为樱桃种植提供天然优势。产业规模
截至2024年,全区大樱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5万吨,产值12亿元,占全区果品总产值40%以上,是西北最大连片栽培区。
二、发展历程与关键节点
1982年:从大连引种试种,开启产业化序幕。
2001年:依托退耕还林政策,罗玉沟片区规模化种植达3万亩,产值4.5亿元。
2010年后:向周边乡镇辐射,形成早、中、晚熟20余个品种体系。
2020年:建成甘肃首条大樱桃智能分拣线,推动产业升级。
三、核心竞争优势
品质突出
糖度、硬度、色泽优于原产地(如大连),专家评价“天水表现更优”。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3年)、“甘味”十大区域品牌(2023年)等认证背书。
技术创新
设施农业:推广“空调大棚”实现四季结果,设施栽培746亩,单价达400元/斤。
防灾体系:5000亩防雹网、“三防棚”降低极端天气风险。
套袋技术:提升果面光洁度,溢价6-12元/公斤。
全链融合
产销衔接:烟铺村批发市场日均吞吐量超千吨,覆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电商赋能:直播、快递物流实现“朝发夕至”,缩短供应链。
四、产业效益与社会价值
经济贡献:玉泉镇等核心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达2万元,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品牌效应:连续举办樱桃节、樱商大会,获“中国十大好吃樱桃”等荣誉,带动文旅融合。
五、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气候敏感性:雹灾、晚霜威胁仍需强化防控。
市场竞争:同质化加剧,需深化差异化布局。
发展建议
科技赋能:推广水肥一体化、数字果园管理技术。
深加工延伸:开发果酒、果酱等高附加值产品,降低鲜果市场波动风险。
品牌矩阵:细分品种IP(如“俄罗斯8号”单品爆款),强化消费者认知。
六、未来展望
秦州区计划通过绿色标准化生产、品种结构优化和灾害防控体系完善,打造“生产-加工-营销-品牌”全链条现代化产业样板,巩固其作为国内优质樱桃新兴产区的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