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毕节市依托气候、生态、土地、劳动力四重优势,2024年蔬菜种植规模达350万亩,产值突破170亿元,成为全国高山喜凉蔬菜核心供应区。其产业特点表现为:
双季互补模式:240万亩喜凉蔬菜(夏秋填补沿海缺口)与135万亩喜温蔬菜(辣椒、黄瓜等15品类高温期上市)形成“冷热双引擎”,实现全年错峰供应。
品种创新突破:自主研发10余个蔬菜品种,抗病性、产量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如织金南瓜年产值超3亿元并出口东南亚、中东。
二、全产业链升级关键举措
科技育苗标准化
马场镇等育苗中心通过标准化管理培育优质种苗,田间成活率显著提升,奠定品质基础。
冷链物流降损增效
全市建成297个冷库,覆盖主要产区,运输损耗率从传统15%以上降至5%以内,保障“从田间到市场”的新鲜度。
企业带动附加值提升
以慷骅农资集团为例,通过“保底收购+加工包装”模式,产品附加值提高30%,并联动电商、商超拓宽销路。全市940余家经营主体形成产销闭环。
品牌化战略突围
打造“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培育6个地理标志产品(如大方皱椒),通过展会营销、直播带货提升溢价能力。
三、产业效益与社会影响
农民增收:种植大户刀雄英等案例显示,订单农业模式使农户收入稳定增长,日均带动60余人就业。
三产融合:加工环节(如辣椒烘干)延伸产业链,冷链物流激活仓储经济,形成“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生态。
四、经验启示与挑战建议
可复制的经验
政策协同:政府引导与企业、农户联动,构建“品种优化-冷链配套-品牌营销”全链支持体系。
市场导向:根据消费需求动态调整品种结构(如喜凉/喜温蔬菜比例)。
潜在挑战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下,需加强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进一步降低冷链运营成本,提升中小农户参与度。
结论
毕节蔬菜产业通过差异化定位、科技赋能、全链整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其“四重优势转化”模式为西部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需在数字化管理、跨境供应链建设上持续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