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规模与贡献
2024年全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8亿元,占GDP比重达31%,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核心引擎。
2025年规划种植面积35万亩(金银花15万亩、黄芪等20万亩),预计鲜花产量4.5万吨、道地药材17万吨。
标准化与科技支撑
颁布4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建成金银花组培中心(年育苗1400万株)、黄芪种苗基地1.5万亩。
2023年获评“国家级金银花全产业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技转化率显著提升。
二、全产业链发展亮点
1. 种植端:规模化与品牌化并进
基地建设:以“一基地两园区”为核心,打造5000亩黄芪标准化基地、金银花盛花期产区,绿原酸含量超国标,获绿色食品认证及地理标志申报。
政策保障:2025年投入7306万元种植激励资金,推行“双包”责任制+农业保险(金银花承保1.03万亩、黄芪2.9万亩),降低农户风险。
2. 加工端:价值链深度延伸
加工能力:23个车间+5家龙头企业+70个合作社,年加工交易量5.5万吨(11亿元)。
高附加值转型:投资1.5亿元的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实现鲜花价值提升20倍,开发日化产品32款,突破初级加工瓶颈。
3. 仓储与流通:基础设施升级
1.2亿元中药材产业园建设静态仓储3.5万吨,年交易量6万吨(12亿元),推动区域集散中心形成。
4. 品牌与市场影响力
“通渭黄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全国金银花价格指数发布地,2025年获评“乡村振兴道地药材示范县”。
三、驱动因素分析
政策赋能:累计投入4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整合技术专家84名提供全周期指导,政策精准度较高。
科技应用:从组培育苗到深加工研发,形成“产学研”闭环,标准化覆盖全链条。
三产融合:通过“种植+加工+文旅”(如金银花采摘大赛)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农户参与度。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气候灾害(如干旱)可能影响稳定性,需强化保险机制与期货工具应用。
深加工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待验证,需加强渠道建设与品牌营销。
发展建议
延伸产业链:探索药食同源、中医药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提升金银花、黄芪文化IP价值。
数字化赋能:建设中药材溯源系统,对接全国电商平台,扩大“道地”品牌溢价空间。
区域协同:联合定西市其他产区(如陇西)共建“陇药”产业集群,争取省级政策倾斜。
五、启示意义
通渭模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路径:
核心逻辑:以特色资源(气候+道地药材)为基础,通过“标准化+科技+政策”三驱联动,实现从传统种植到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跃迁。
关键抓手: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化运营、基础设施先行,有效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