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现状
信阳市作为河南省特色农业大市,近年来以“两茶”(茶叶、油茶)为核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截至2024年底,信阳茶园面积达216万亩,干茶总产量9.5万吨,农业总产值170亿元;油茶种植面积162.74万亩,年综合产值48.62亿元(较2019年增长345.24%)。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连续16年位居全国前三,油茶产业形成“示范园区+龙头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显示出较强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
二、创新驱动:大别山实验室的科技赋能
2024年2月成立的大别山实验室是信阳“两茶+”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其特点包括:
科研聚焦:围绕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医药健康等领域,已柔性引进11个团队近200名科研人才,实施重点课题11项,开发茶啤酒、茶面膜等高附加值产品。
成果转化:申报知识产权10项,推动夏秋茶资源利用、茶类衍生品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产学研协同:联合安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结合,为产业提供科技背书。
三、发展路径与突破方向
产业链补链强链
茶叶:从传统绿茶(信阳毛尖)向红茶、黑茶、白茶等多品类拓展,开发新式茶饮、药食同源产品,提升夏秋茶利用率。
油茶:推动三产融合,建设示范园区,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油茶籽综合利用率(如药用、化妆品原料)。
科技引领消费升级
依托“食养智慧”和药食同源理念,开发功能性茶产品(如降脂、抗氧化),契合健康消费趋势。
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功能成分研究,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溢价能力。
政策与企业协同
政府需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如税收优惠、技改补贴),推动其与实验室联合攻关关键技术。
构建“科技+龙头+市场”生态,以信阳毛尖为标杆,打造全国性绿茶品牌;以油茶为抓手,探索乡村振兴特色模式。
四、挑战与建议
挑战:
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不足,传统加工技术制约效益;
油茶产业链较短,深加工技术和市场渠道需突破;
区域品牌竞争加剧,需差异化定位。
建议:
技术端:加强智能装备研发,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两茶”种质资源库,培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市场端:联合电商平台推广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年轻消费群体;推动“信阳茶”地理标志国际化认证。
政策端: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实验室+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五、展望
信阳“两茶+”产业通过科技创新与全链整合,正从传统农业向高值化、健康化方向转型。未来若能在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三产融合等领域持续突破,有望成为大别山区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并为全国茶产业升级提供“信阳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