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
陕西省子洲县依托黄土高原特色资源,以“链式思维”推动中药材、山地苹果、绒山羊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形成“龙头企业引领+科技赋能+品牌驱动+政策护航”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2024年数据显示,该模式已带动1.8万农户年均增收1.46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13家,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产业现状与数据亮点
规模基础扎实
中药材:21.5万亩种植基地(黄芪为主),延伸7大系列50余种产品,价值链提升显著。
山地苹果:18.2万亩规模,34个优良品种,2条4.0智能分拣线推动溢价销售(果农人均年增1600元)。
绒山羊:16.8万只存栏量,形成“种羊—羊绒—羊肉—有机肥”全产业链闭环,6大产品类别覆盖。
龙头企业带动
1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5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组建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订单”模式,农户嵌入产业链比例达90%以上。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 科技赋能全产业链
产学研协同: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设立黄芪研究院、山地苹果研究院等平台,推动品种改良与加工技术升级。
智能化应用:如智能分拣线实现苹果精准分级,提升产品附加值20%以上。
2. 品牌化与市场拓展
双轮驱动策略:政府主导区域品牌(如“子洲黄芪”),企业发力产品品牌(如“子洲绒羊”)。
高规格活动造势:全国黄芪产业大会、国际羊绒交易大会等,推动品牌溢价和出口合作。
3. 联农带农机制创新
利益联结紧密:天芪生物、陕果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多元分配方式(如分红、务工)确保农户持续受益。
村集体参与:基地建设与村集体经济挂钩,增强产业辐射力。
4. 政策精准护航
出台《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覆盖财税、用地、人才等痛点。
县农业投融资平台注入金融活水,领导干部包抓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单一品种依赖(如黄芪)可能面临市场波动风险;
冷链物流、深加工能力仍需加强。
发展建议
延伸产业链:开发黄芪药用制剂、苹果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数字赋能:搭建农产品溯源系统,提升品牌公信力;
绿色认证:推动有机黄芪、碳足迹认证,抢占高端市场。
案例启示
子洲县通过“特色资源→科技转化→品牌溢价→共享收益”的路径,验证了“小特产”也能成就“大产业”。其经验可为中西部资源型县域提供参考:以产业链思维整合碎片化资源,以龙头企业为枢纽打通产销闭环,以政策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