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产业规模
石城县白莲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覆盖11个乡镇,关联95%以上农户,年产值达29.1亿元(含全产业链)。
年产鲜莲1.8万吨,可加工干莲6000-7000吨,副产品(莲芯、荷叶等)附加值显著。
经济地位
白莲产业为县域支柱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年,形成“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模式。
二、产业升级关键举措
(1)科技驱动:破解传统种植瓶颈
品种改良:建成3个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翠丰”“建选35”等高产抗病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生态种植:推广“蜜蜂授粉”模式(2024年投放9000箱蜂群),提升授粉效率,产量增加20%。
技术培训:组织专家田间指导,解决连作障碍、病害防治等问题,推动标准化生产。
(2)加工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机械化突破:自主研发鲜莲自动通芯机(效率提升10倍,通芯率98.5%),解决人工效率低下难题。
深加工拓展:开发白莲奶茶、罐头、手抓饼等产品,推动由初级农产品向休闲食品转型。
产销平台建设:依托中国・赣南白莲集散交易中心,实现订单农业(如雄达公司签约1000户农户),稳定市场渠道。
(3)文旅融合:激活产业附加值
节庆经济:举办“荷花季”活动(持续50天),吸引周边游客,带动餐饮、民宿等消费。
文化赋能:升级莲文化馆、开发荷花灯彩、莲子花束等文创产品,强化品牌文化内涵。
观光带建设:打造206国道百里荷花观光带,串联多个赏荷点,形成“农业+旅游”示范带。
三、发展经验与启示
科技引领产业转型
从传统经验种植转向科技育种、生态种植,解决产量与品质痛点,为同类地区提供技术推广样板。全产业链价值挖掘
通过机械化加工、深加工产品研发、交易平台搭建,实现“一产接二连三”,提升整体效益。文旅IP打造
以荷花为媒介,融合客家文化、农耕体验,形成差异化文旅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四、未来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推动“石城白莲”区域公共品牌全国化。
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如莲藕多糖提取),抢占健康食品赛道。
数字赋能:建设白莲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监测、产销对接、溯源管理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