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眉县作为国内外公认的猕猴桃原产地和最佳优生区,经过40余年发展,已形成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24年:
规模效益:种植面积30.2万亩,产量53.9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农户参与度:86个行政村全覆盖,91%农户参与种植,全产业链从业人员12万人;
收入贡献: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0%以上依赖猕猴桃产业。
二、高质量发展核心举措
1. 科技赋能,提升品质
产学研协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19年,建立国家级试验站,推广“十大关键技术”(如配方施肥、绿色防控);
标准化革命:实施“四改五提升”行动(改土壤、品种等),优果率达85%以上;
机械化创新:创建全程机械化生产三大模式,降低人工成本30%。
2. 全链布局,强化体系
加工与冷链:引进65家深加工企业,开发32个产品;建成4800座冷藏库(贮量34万吨)、300条分选线;
主体培育:培育国家级龙头1家、省级10家,成立309家合作社、520家电商企业;
三产融合:打造猕猴桃小镇、博览馆等文旅项目,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
3. 品牌驱动,拓展市场
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称号;
营销矩阵:连续13年举办产业大会,开展“中国万里行”活动,覆盖国内80%中小城市,出口26国;
标准引领:制定省级地理标志标准,入选欧盟保护产品名录。
4. 政策护航,长效发展
顶层设计:出台《百年产业百亿产业五年规划》,设立专项发展资金;
项目支撑:争取国家产业园等项目40余个,到位资金15亿元。
三、经验启示
科技引领标准化生产:联合科研机构攻关核心技术,推动“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标准化。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冷链、加工、电商补齐短板,提升附加值(如果酒、果脯等深加工产品)。
品牌化与国际化并重:以地理标志为抓手,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开拓高端国际市场。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统筹规划,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营,形成可持续产业生态。
四、建议方向
技术推广:将“眉县模式”复制到同类产区,加强跨区域技术合作;
数字升级:利用大数据中心优化产销对接,发展智慧农业;
绿色转型:扩大有机种植比例,探索碳汇交易等新业态。
结语:眉县以“小果子”撬动“大产业”,为乡村特色产业提供了“科技+全链+品牌+政策”的样板,其经验对县域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