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与规模
种植端规模化发展
象洞镇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15万亩,2025年预计产量2.8万吨、产值超2.5亿元。农户冯晓榕等典型种植户通过60亩规模化种植实现年产量24万斤,凸显“气候特优认证”下的品质与经济效益。核心优势:依托生态条件获省级气候品质特优认证,标准化种植技术普及率高。
加工端链条完善
全镇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涵盖38家分拣中心、3家育苗基地、1条果酱生产线及果酒加工企业(如泓秋禾酒厂)。春景农牧公司日加工瑕疵果5-6万斤,果浆日产量2万斤,有效提升附加值并解决滞销问题。
二、政策与产业升级举措
政策驱动
2025年初成功申报省级百香果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以政策资金推动种苗繁育、绿色种植标准提升及精深加工延伸。
深化“村企合作+联农带农”机制,扶持合作社9家、家庭农场16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
技术赋能
分拣中心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日处理5万斤),结合初加工技术将瑕疵果转化果酱,损耗率降低至5%以下。
规划向下游延伸果酒、冻干等产品线,进一步挖掘产业链价值(当前全链产值9.5亿元)。
三、市场与品牌建设
销售渠道多元化
鲜果通过分拣中心销往全国,加工产品(如果酱)覆盖B端餐饮及C端零售市场。
价格稳定性较高,2024年鲜果收购价未受市场波动显著影响,农户收益保障性强。
品牌化战略
以“气候特优认证”为背书,强化“象洞黄金百香果”地理标识,未来需加强电商营销与区域公共品牌推广。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规模化种植可能面临病虫害集中爆发风险,需强化绿色防控技术。
加工产品同质化竞争(如果酱)或挤压利润空间。
发展建议
科技投入: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抗病种苗,推广智慧农业技术。
市场拓展: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开发功能性食品(如果胶提取)等高附加值产品。
三产融合:结合生态优势发展采摘观光,提升品牌溢价。
五、结论
象洞镇通过“政策引导+全链整合+品牌赋能”,将黄金百香果打造成产值近10亿元的支柱产业,为县域特色农业升级提供可复制模板。未来需在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与市场端精准营销持续发力,巩固“黄金果”的富民强镇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