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产业规模
2025年昌吉市加工番茄种植面积达5.43万亩(占全州50%),总产63.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产能占全疆13.3%。
核心优势:光热水土资源禀赋、100%订单农业覆盖、全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率100%)。
市场地位
“中国番茄看新疆,新疆番茄看昌吉”的产业格局确立,番茄制品年出口量5万吨,覆盖俄罗斯、中亚及国内30余省市。
二、产业升级三大路径分析
(一)订单农业+科技赋能:筑牢产业根基
订单全覆盖
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订单价稳定0.45元/公斤,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成效:2024年番茄加工制品产量9.1万吨,产能占全州41%,农户亩均收入超3000元(以8吨/亩计)。
技术应用
智能种植:水肥一体化(节水30%、节肥20%)、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率80%)。
机械替代:自走式采收机效率提升至300亩/日/台,综合成本降120元/亩,年节省648万元。
(二)精深加工+产品创新:突破附加值瓶颈
产业链延伸
初加工转型:从大桶番茄酱转向有机番茄块、番茄火锅底料等36款终端产品(如新茄食品线上销量增80%)。
副产物利用:番茄籽提取番茄红素(价值提升20倍)、开发番茄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
市场导向
内需挖掘:笑厨食品推出小包装低盐番茄酱(线上销售额占比40%,年轻消费者达75%)。
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3%,建成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实施番茄红素等项目10余个(总投资1.5亿元)。
(三)品牌建设+政策护航:迈向产业高地
品牌战略
打造“昌吉番茄”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笑厨”“屯河”等30余个企业品牌,通过展会、直播带货(如昌吉农高区直播基地)拓宽渠道。
政策支持
资金补贴:企业技改补贴(如新茄食品获200万元升级智能化生产线)。
示范创建:推动国家级产业强市、单产12吨高产示范田建设,强化“企业+村集体+农户”风险共担机制。
三、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国际市场波动(如2023年全球番茄酱库存积压)、国内同质化竞争加剧。
发展建议
强化标准体系: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系统(如智慧番茄农场项目)。
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开发功能性食品(如番茄抗氧化剂),抢占健康消费赛道。
拓展新兴市场:依托“一带一路”布局中东、欧洲高端市场,提升溢价能力。
四、结论
昌吉市番茄产业通过“稳订单、强科技、延链条、塑品牌”四轮驱动,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全链高质效的跨越,其“红色引擎”模式为西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未来需持续聚焦创新与品牌双轮驱动,巩固“中国番茄之都”核心区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