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新昌县是农业农村部首批命名的“中国名茶之乡”,茶产业作为县域核心支柱产业,2024年茶园面积达15.3万亩,主导产品“大佛龙井”年产量超5200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茶农亩均增收近万元。新昌县通过“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理念,构建“名优茶精品化+新式茶工业化”双轮驱动模式,成功打造全国茶业百强县、品牌文化引领县,形成可复制的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实践案例。
二、核心发展模式
1. 品牌协同:“一心两翼”战略
核心品牌:以“大佛龙井”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天姥红”“天姥云雾”为两翼,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产业扶持:每年投入1000万元扶持资金,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茶企2家、超千万元茶企7家。
产销网络:建立“1+5+N”全产业链工作体系(联合党委+协会/服务中心等),串联192家茶企、240个涉茶村及全国最大龙井茶交易市场,开设专卖店(柜)482家,实现“产+销”高效协同。
2. 科技赋能:全链溯源与创新研发
数字化管理:建设茶产业大脑,推广“三大防伪标签”(原产地、生态、精品茶),覆盖15个生态(数字)茶园、22个精品茶宕,累计使用溯源标识27万枚。
技术创新:国内首创茶叶常温保鲜、龙井茶延时加工技术,开发大佛龙井精酿啤酒、冰淇淋等衍生品,推动品牌跨界“出圈”。
3. 文旅融合:文化IP与茶旅经济
文化深耕:依托“天姥茶禊”IP,连续举办17届茶文化节、20届茶王赛,培育“新昌茶师”1.9万人,编写《大佛龙井》等专著10余本。
茶旅联动:开发6大核心产茶名山资源,打造4条国家级茶旅线路,2024年带动过夜游客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20%,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4. 共富机制:利益联结与降本增效
共富工坊:26家茶叶工坊构建“企业+工坊+茶农”模式,覆盖18万茶农、15.3万亩茶园。
社会化服务:依托“茶保姆”服务中心提供机械化作业、农技支持等综合服务,年服务能力超10万亩次,降低茶园亩均成本15%,减少肥药投入20%。
三、经验启示
1. 差异化定位抢占高端市场
新昌通过“三大标签”强化品质辨识度,精品茶均价提升60%,证明高品质、差异化路线是产业增值的核心路径。
2. 全链整合释放融合效应
从种植到衍生服务的全链贯通(如茶旅、新茶饮)显著提升产业能级,三产融合带动旅游、品牌价值双增长。
3. 新兴市场开拓动能强劲
主动对接新茶饮赛道,与10余家头部品牌合作,年供应原料2000吨,2025年“大佛龙井”品牌价值达59.42亿元,验证新兴市场对产业活力的关键作用。
四、未来展望
新昌模式为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板,建议进一步:
强化科技研发:深化茶叶深加工技术,拓展功能性茶产品。
扩大品牌辐射:借助跨境电商、国际展会推动“大佛龙井”出海。
优化联农机制:推广“共富工坊”模式至其他农业领域,实现全域共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