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核心数据
贵阳贵安茶产业依托15万亩生态茶园(开阳富硒茶、清镇高标准茶、花溪生态茶为代表),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实现快速发展。2025年预计茶叶产量达6610吨(同比增5%),亩产值从3000元提升至5000元以上,带动1600余户茶农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二、转型升级的核心举措
加工技术升级
碾茶生产线:投资400万元建成全自动生产线(70米长,3人操作),整合摊青、杀青等10余道工序,日产能1.2吨,茶青下树率从50%提升至70%。
产能扩张:新增5条大宗茶生产线,改造10条生产线,2025年大宗茶订单达2500吨。
产品结构多元化
开阳黔新茂源公司年产工艺白茶15吨;
梅仕奇公司8-9月红茶产量20吨,畅销广东、福建。
拓展深加工领域:开发饮料原料茶、化工用茶等,延长价值链。
夏秋茶高效利用:
生产模式创新
规模化种植:花溪区350亩碾茶茶园+开阳千亩碾茶基地,提升单产效益。
组织化合作: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模式,茶农年收入可达5万元(如清镇红枫山韵茶场)。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
农民增收:土地流转金+务工+分红多重收益,户均收入显著提高(如久安乡茶农日收入超200元)。
产业增效:茶园综合效益提升30%以上,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生态价值:标准化生态茶园(如花溪)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样板。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以“优茶园、提单产、增效益”为主线,未来将:
强化茶园标准化管护与技术培训;
推动集约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
深化“贵州绿茶产业集群”项目,巩固多茶类并举战略。
五、总结
贵阳贵安通过“技术革新+多元开发+组织优化”组合拳,实现了茶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集群的跨越,为西部山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下一步需关注市场风险防控与品牌溢价能力提升,进一步释放“绿色银行”潜力。
分析师点评:贵阳贵安的实践表明,传统农业需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全产业链整合激活资源潜力,而政策引导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