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规模与效益
罗甸县柚子种植总面积达8600亩,投产面积7600亩,2025年预计产量1.08万吨、产值5400万元,占县域农业经济重要比重。
黔腊坊基地案例:480亩柚子进入盛产期,2025年预计产量200万斤(约1000吨)、产值700万元,较初产期实现产量产值双翻倍。
市场表现
产销两旺:基地订单量同比增20%,地头价稳定3元/斤,外销占比超80%(广西、福建、广州为主),游客采摘占10%,本地市场10%。
品牌溢价:依托“罗甸蜜柚”区域公共品牌,产品以果形端正、皮薄肉厚、汁多酸甜适中的差异化品质赢得市场。
二、产业发展关键驱动因素
气候与科技赋能
气候优势:罗甸无霜期长的独特条件适宜红心柚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
科学管护: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防控技术、农家肥使用等标准化管理保障品质,降低病虫害风险。
三产融合模式
农旅结合:基地集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吸引贵阳、都匀等地游客体验式消费,提升附加值。
联农带农: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并提供长期就业岗位40余个(月均收入3000元),农忙期临时用工80余人。
多渠道销售体系
电商直播、农批对接、商超直供等多路径并行,结合客商批量采购与散客订单,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三、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需警惕同类产区价格战,强化品牌差异化(如“罗甸蜜柚”地理标志认证)。
产业链延伸不足:深加工(如柚子茶、精油)尚未开发,附加值挖掘有限。
优化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引入AI病虫害监测、无人机施肥等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
拓展深加工: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发柚子衍生品,提升抗风险能力。
文旅深度融合:结合康养旅游定位,打造“柚子节”等IP活动,增强消费黏性。
四、结论
罗甸县柚子产业通过“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运营+三产融合”路径,已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未来需在科技应用、产业链延伸、品牌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从“产量导向”向“质量与效益并重”转型,为贵州山地特色农业提供可复制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