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云南省茶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0-07-10
1939 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云南省茶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6月

 

前 言

 

云茶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是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切入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截至2017年底,全省茶叶面积619.5万亩,产量38.7万吨,均位居全国第二,综合产值742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3280元。进一步做大做强云茶产业,着力发展高附加值茶产品,增强云茶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深化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茶业整体效益,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总体要求和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为实现“千亿云茶产业”目标,以推进“有机化、商品化、规模化、品牌化、茶文化”为举措,强化建基地、扶龙头、强加工、兴科技、创品牌、拓市场、秀文化,扎实推动云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中国茶业第一品牌(普洱茶)、世界一流茶产品”,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云茶产业具有独特的大叶种品种资源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规模优势、较完备的加工体系优势、特色明显的普洱茶、滇红茶品牌优势、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优势,为云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云茶产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产能过剩、市场疲软、竞争激烈等严峻形势,同时存在着龙头企业“多、散、弱”、品牌带动力不足、科技支撑力不强、市场(尤其国际市场)拓展难度大等痛点。针对产业发展痛点,立足产业优势,拟定行动目标和措施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产量4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把云南茶产业打造成为“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中国茶业第一品牌(普洱茶)、世界一流茶产品”。


(二)年度目标(2018-2020年)


二、行动措施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总体要求,以“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为主线,大力推进“有机化、商品化、规模化、品牌化、茶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新时代云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有机化战略,抢占中国茶业发展的“风口”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有机化立茶战略,全产业链提升从茶园到茶杯有机化生产水平,为打造“世界一流茶产品”奠定坚实基础。(省农业厅牵头;各有关州市政府配合。)


1.打造有机茶示范县1个、有机茶示范乡(镇)5个。选择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示范带动力较强、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性较高的思茅区,打造有机茶示范县;选择普洱、临沧、版纳、保山、德宏5个茶叶主产州市,分别择优确定一个乡(镇),打造有机茶示范乡(镇)。


2.每年建设绿色生态茶园12万亩,其中:重点突出有机茶培育基地建设7万亩。以30个茶叶发展主产县为重点区域,围绕“企业、合作社”茶园基地,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加大茶园绿色生态建设,重点突出有机茶培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省茶叶“三品一标”产品达200个以上,有机茶园认定面积达50万亩。


3.打造万亩连片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0个、名山古树茶园示范基地10个。依托现有的万亩连片茶园基地资源,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合作社大力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打造万亩连片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选择有适度规模、知名度较高、经济效益好的古茶园,打造古茶名山示范基地。


4.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每年推广茶叶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有机技术示范推广50万亩。围绕绿色、有机茶园建设,依托全省茶叶技术体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技术,为推进茶产业有机化建设奠定基础。


5.每年开展茶农实用技术培训50000人次。充分发挥全省茶叶技术体系的作用,开展茶农实用技术培训,为推进茶产业有机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6.构建云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每年抽检1000个茶样。由各级质监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茶产品进行抽查抽检,及时把控产品质量。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实施商品化战略,争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大力实施商品化促茶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为打造“中国茶业综合实力第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省工信委牵头;省农业厅、科技厅配合。)


1.完善修订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企业标准,提升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2.提高茶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成品茶产量达到32万吨,其中普洱茶15万吨、滇红茶10万吨、绿茶7万吨。 


3.提升改造以“凤庆、勐海、思茅”为重点的茶叶加工园区,积极推进永德县、昌宁县2个茶叶加工园区的建设步伐,实现园区加工产值100亿元以上。


4.切实提高普洱茶专业仓储能力。引导支持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5个万吨级普洱茶专业仓,提高普洱茶存储质量及原产地话语权。


5.每年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茶叶初加工水平全面提升。按照“清洁化、标准化、制度化、机械化”的要求,在现有的初制所中,择优确定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景的初制所,通过改善环境、改造厂房、完善设备、建立规范的工艺制度等措施,实现初制所标准化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


6.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每年开展重大科技研究、产品研发1-3项。围绕普洱茶基础理论研究、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机理、深加工产品研发等,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推进“企业+合作社+茶农+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组织化水平,茶园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0%以上。


附件1



附件2




推荐内容
小蜂观察:云南省绿春县茶产业的发展与影响
2024-04-23
小蜂观察:云南省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分析
2024-04-23
小蜂观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茶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2024-04-23
小蜂观察:云南省昌宁县春茶产业发展分析简报
2024-04-19
小蜂观察:云南省会泽县田坝乡茶产业发展分析简报
2024-04-19
小蜂观察:楚雄州春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024-04-19
小蜂观察:云南省南涧县茶产业发展分析简报
2024-04-19
小蜂观察:云南省南涧县无量山镇茶叶产业发展分析简报
2024-04-19
小蜂观察:云南省镇康县茶叶产业分析简报
2024-04-17
小蜂观察:云南省澜沧县景迈山古树茶产业发展分析
2024-04-16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