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我国高粱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高粱
来源:李顺国
2021-03-26
3978 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来源: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


报告撰写人:

李顺国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小组成员:

刘 猛、刘 斐、赵文庆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三大主产区,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高粱产业发展对当地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较快,新育优质品种逐渐取代传统品种,产区分布集中、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轻简栽培技术促进了规模化生产;消费以酿造为主,消费需求增加、消费量平稳增长;加工用量占比较高,区域内、外流通并存,流通模式多样;国产高粱价格呈增长趋势,国外进口高粱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高粱进口量呈先增后降趋势。


预计2020年高粱种植面积、产量稳中有升,消费由酿造为主向多用途转变,国产高粱价格小幅上扬,进口高粱价格趋于稳定。


一、我国高粱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 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增长较快。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8年,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由732.2万亩增长至928.1万亩,增长26.8%;总产由150.3万吨增长至290.9万吨,增长93.5%;单产由205.3千克/亩增长至313.5千克/亩,增长52.7%。


2. 品种类型多样、更新速度加快。高粱品种类型多样,有酿造、饲用、食用、能源、帚用等类型。新育高粱品种由于矮秆、淀粉含量高、高产、适合机械化收获,品种更新速度加快,生产上传统品种正在被新育优质品种所取代。2018年高粱育成品种占总推广品种面积的91.4%,新育成品种占推广面积的54%,年推广面积10万亩以上品种21个,其中新育品种有17个。


3. 产区分布集中、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高粱主要有东北、华北、西南三大主产区,其中,东北(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华北(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主要是粳高粱生产区,种植面积600万亩左右;西南主产区(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主要是糯高粱产区,近年来,在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知名酒企的拉动下,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比重从2.5%发展到29.6%。中国高粱三大主产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增加,种植面积从占全国58.3%增至目前的88.2%。


4. 高粱轻简栽培技术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以矮秆、适合机械化收获品种培育为核心,配套农机具,集成了“矮秆品种降株高、宽行缩距促通透、单粒点播免间苗、机械收获免人工”高粱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每亩节约人工4-6个,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促进了高粱生产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东北、华北平原区以规模化生产为主,约3万户种植面积在100-500亩之间;西南、西北丘陵山区约30万户种植面积在3-10亩之间。


(二)消费


1.消费用途多样、以酿造为主。高梁富含多酚、粗纤维、烟酸、生物素等营养成分。国产高粱中酿造高粱占总产量的80%,粮食及种子占10%,饲料占5%,帚用、工艺品等其他用途占5%;进口的高粱80%用于饲料。


2.消费需求增加、消费量平稳增长。我国高粱主要用于酿造优质白酒。近年来,在消费需求带动下,我国白酒行业经历了产业转型升级,白酒行业CR4(市场份额前四名集中度)由14.39%(2008年)提高到27.86%(2018年),品牌白酒企业对高粱需求旺盛,国产高粱消费近10年增加90%。


(三)加工流通


1. 加工用途多样,用量占比较高。高粱加工用途广泛,加工用量占比高达85%以上,加工类型主要有:一是酿造,其中80%为酿造白酒,20%用于酿造食醋;二是饲料,进口高粱80%用于饲料,利用甜高粱秸秆加工青贮饲料也是发展趋势;三是食用,主要是高粱面包、高粱甜点、高粱膨化食品等;四是深加工,主要是提取淀粉、色素,制糖、蜡粉等;五是工艺品,利用帚用高粱秸秆编织笤帚以及工艺品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特色产业。


2. 流通区域内外并存。西南地区以贵州仁怀、四川泸州为代表的优质白酒原料酿造高粱需求较大,本区域种植的高粱主要以区域内流通为主,不足部分来源于华北、东北高粱种植基地,形成跨区域流通。山西高粱主要以区域内流通为主。在进口高粱方面,通过港口流通到贸易商,再由贸易商向全国流通。


3. 流通模式多样。“农户+贸易商+酒企”是最普遍、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流通模式,主要在东北以及蒙东地区,占总产量的55%;“新型经营主体+贸易商+酒企”模式主要在地势平坦的东北、华北等地区,约占总产量的30%;“品种+基地+酒企”模式主要存在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约占总产量的15%。进口高粱主要用于饲料行业,流通模式主要是“港口+贸易商+企业”。


(四)国产高粱价格呈增长趋势。


2013-2019年,国内生产的高粱价格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东北红高粱由1.6元/千克增长到2.5元/千克,增长56%;贵州有机红缨子高粱由10元/千克增长到14元/千克,增长40%;进口高粱价格不稳,在1.5-2.2元/千克之间波动。


(五)种植效益总体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生产监测,2009-2019年全国高粱种植效益由506元/亩增长至711元/亩,增长40.5%。我国高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3年的51%提升到2019年的62.5%,农机成本由144元/亩降至104元/亩,降低27.8%;人工成本由128元/亩降至80元/亩,降低37.5%;肥料投入由136元/亩降至127元/亩,降低6.7%。


(六)高粱的贸易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高粱进口大国,高粱进口呈现先增后降趋势。2012年以前中国高粱进口并未形成规模,进口量不足9万吨。2013年高粱进口量骤增到63.1万吨,且之后连续几年高粱进口量快速增长,到2015年中国高粱进口量达1070万吨,之后逐年降低,到2019年中国高粱的进口量为79.47万吨。进口增加的原因是进口配额政策和国内外粮价倒挂等因素,进口下降的原因是我国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实施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和“补贴”的新机制,国内玉米价格下跌且供应充足。


二、高粱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种植面积、产量将稳中有升。


随着国内白酒、食醋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优质酿造高粱需求增加;青贮、帚用、食用高粱在特色产业带动下将持续发展;华北地区压采地下水、季节性休耕区以及盐碱地随着政策支持,高粱种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预计2020年全国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二)消费将由酿造为主向多用途转变。


高粱耐盐碱、抗旱性强、生物产量高、营养丰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高粱消费将由以酿造为主向籽粒饲料用途、青贮饲料用途、能源用途、食用、帚用以及造纸业、板材业和色素业等多用途发散。


(三)市场价格将小幅上扬。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高端白酒和高端食醋将向品种、产地、年份、品牌方向发展,订单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食用、帚用、饲用等特色高粱产业将进一步发展,新冠疫情及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将对进口高粱产生不确定性影响,预计2020年高粱市场价格将小幅上扬。


三、贫困地区高粱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高粱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对当地农户脱贫增收发挥了良好成效。


(一)“科研+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阜城积极扶持省级园区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高粱产业,采用“科研+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从零星种植发展到10万亩。以崔庙镇为中心,按照“六位一体,八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带动抗蚜糯高粱绿色生产基地发展,2019年高粱亩产值990元,亩纯收入640元,较玉米增收300-400元/亩,带动2000多贫困户,为脱贫攻坚做了出突出贡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种植公司+龙头企业”模式。


沁县晋汾高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市沁县段柳乡段柳村,该公司对接汾酒集团,形成“种植公司+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公司发展带动种植高粱10万亩,涉及10个村庄、800多户,其中贫困户200余户,公司流转土地和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并存,种植公司统一品种、种植、肥料、病虫害防控、收获、加工。高粱质量由汾酒集团派专人负责,高粱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2-0.4元/公斤,核算成本后,汾酒公司给予种植公司10%利润,避免了由于气候、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不稳的弊端,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高粱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面临风险


(一)主要问题


1. 缺乏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抗除草剂高粱新品种培育还未取得突破,生产上高粱除草剂药害时有发生;丘陵山区,机械化程度依然较低,缺乏适合小地块配套农机具;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回收利用率较低,缺乏绿色环保高效集雨生产技术。


2. 突破性品种培育不足限制了产业发展。高粱在种质表型精准鉴定、功能基因调控途径解析、遗传转化、基因编辑育种等基础研究方面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原始创新动力不足,限制了突破性品种培育。高粱实施登记品种以来,全国登记品种405个,而品种权授权只有20个,特别是常规高粱品种侵权比较严重,育种人品种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挫伤了育种积极性。


3. 多用途开发利用不足。高粱用途广泛,而且我国也培育出了用于饲料、能源、青贮等用途的高粱品种,但是目前中国高粱主要用于酿造,籽粒饲用和青贮饲用开发程度不足,行业与科技融合深度不够,限制了我国高粱产业发展。


4. 进口高粱影响国内高粱市场。我国是进口高粱最多的国家,过多的进口高粱冲击了我国高粱市场价格。进口高粱单宁含量低,适用于饲料,进口高粱由于价格低被部分企业用于酿造,影响了我国酿造高粱市场。


(二)风险分析


1. 资源环境不足,制约高粱生产发展。高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华北、东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区域,资源环境不足,制约了高粱产业发展。西南丘陵小地块不利于现代农机装备应用,生产效率提高较为困难;华北、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压采地下水、季节性休耕区、沿海盐碱地,主要为雨养旱作模式,生产受生育期内降水影响较大。


2. 价格波动频繁,影响种植户决策。高粱酿造加工占比大,用途狭窄;同时,美国、澳大利亚高粱规模生产优势明显,农业补贴高,进口价格优势较大,导致国内高粱价格波动频繁,增加种植主体及下游企业对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的最优决策。


五、政策措施建议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确保高粱产业持续平稳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构建现代育种体系,开展多元化育种。


借鉴大作物的育种经验,发掘功能基因和优异单倍型,开展基因编辑、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高效遗传转化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粱现代育种体系。发掘携带优异基因资源种质材料,筛选、创制具有抗除草剂、高淀粉、低单宁、抗蚜等目标性状的关键育种材料提供育种利用。针对产业需求,开展酿造、饲用、食用、青贮、帚用等专用品种选育,为高粱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二)加强品种权益保护。


针对高粱品种权益保护急需加强需求,构建和完善高粱品种鉴别的SSR(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标准,形成行业或国家标准;以DUS测试(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和品种资源描述规范为基础,构建高粱品种关键性状登记规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涵盖所有登记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和关键性状描述数据库,为品种鉴别、品种权保护提供大数据支撑。


(三)强化“育、转、销、服”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高粱产业品种专用性强的特点,鼓励育种、种业、加工企业、基地一体化发展,强化“育、转、销、服”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科研单位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元化育种,或是受企业委托开展定向育种;品种经营权转让种子企业,由种子企业开展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主产区新型经营主体或加工企业组织建设专用品种生产基地;种子企业开展种子营销以及技术服务,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布局优化我国高粱产业基地。


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原则,针对高粱产业特点、区域资源禀赋,在全国布局优化高粱产业基地。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山西省长治市、河南省洛阳市、河北省衡水市为重点,建设华北地区高粱特色产业带;以贵州省遵义市、四川省宜宾市为重点,建设西南地区高粱特色产业带;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辽宁省朝阳市为重点,建设东北地区高粱特色产业带。


(五)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延伸产业链条。


充分利用高粱观赏性强、高粱文化和白酒文化深厚的特色,推进高粱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在高粱主产区,发展秋季高粱观赏节,利用红高粱文化,做强文化旅游;在贵州仁怀、四川泸州、山西汾阳建设白酒文化博物馆,发展白酒文旅产业;在内蒙巴林左旗,大力发展帚用高粱休闲、观光、体验特色产业。同时,加强食用高粱产后加工业,开发多元化的高粱食品。


(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差异化的补贴政策。


针对高粱产业特点,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根据不同产区的特点,对高粱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精准、差异化政策,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如针对黑龙港流域压采地下水区域重点对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扶持政策,提升产业化水平;针对高粱加工集散地实施贴息贷款政策,促进订单生产;针对种植大户实施农业保险政策,减少农户种植风险。

推荐内容
小蜂观察-我国高粱产业现状
高粱
2023-08-04
中国高粱产业分析简报
高粱
2023-03-22
数字新闻第27期:一图读懂我国高粱产业发展现状
高粱
粮食
2022-09-20
《农小蜂:2022年中国高粱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高粱
2022-09-15
《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玉米
种业
2024-02-27
《北京市羊肚菌产业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食用菌
2023-11-08
《北京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水果
西瓜
2023-11-08
《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
水产
2023-10-25
《北京市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玉米
2023-08-22
《广东省菠萝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菠萝
2023-08-08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免责声明